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TheEconomist》:比亚迪正超越特斯拉成为更卓越的汽车企业 正文

《TheEconomist》:比亚迪正超越特斯拉成为更卓越的汽车企业

时间:2023-09-24 11:54:07 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百科

核心提示

原标题:《TheEconomist》:比亚迪正超越特斯拉成为更卓越的汽车企业题记:《The Economist》2月4日刊载了一篇名为《Chinas BYD is overtaking Tesla a

原标题:《The比亚Economist》:比亚迪正超越特斯拉成为更卓越的汽车企业

题记 :《The Economist》2月4日刊载了一篇名为《Chinas BYD is overtaking Tesla as the carmaker extraordinaire》的文章,剖析了比亚迪与丰田、迪正的汽特斯拉的超越车企异同,很有意思的拉成一篇文章 ,有看点也有深度 。为更编辑翻译水平有限,比亚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迪正的汽

撰文 | The超越车企 Economist意译 | Karl编辑 | Sherry出品 | 柿柿车工作室(S2Cstudio)

今年1月26日,丰田汽车宣布公司二号人物佐藤浩司(53岁)将接替丰田章男(66岁)成为新一任社长 。拉成其实关于这则消息 ,为更此前早有端倪——2021年,比亚丰田章男与佐藤浩司一起体验雷克萨斯即将量产的迪正的汽品牌首款纯电汽车RZ(配置|询价)时便已预示了这一重大抉择。

视频中 ,超越车企手握方向盘的拉成丰田章男对RZ多多少少有些怀疑,他说,为更"这辆车开起来感觉很重" ,言外之意,一如他此前不看好电动汽车一样,RZ没有给予他期待的轻盈感,于是他向副驾驶的佐藤浩司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我深踩油门会怎样 ? !佐藤不假思索的回答:试一试!——伴随着电门做功行程的拉长,RZ的行驶速度急速飙升,此刻  ,丰田章男驾驭的欲望与热情被瞬间点燃 ,他仿佛《壮志凌云》中的飞行员一样  ,惊喜雀跃!这一场景也被外界解读为丰田开始向电动方向大举进军的信号 !此后 ,佐藤浩司在公开场合表示,现在是丰田加快进入电动时代的时候了!

无论是丰田章男卸任社长还是佐藤浩司履新 ,很多媒体都将其视为丰田这家全球最大车企对特斯拉的一种回应,但这种理解太过强调了西方市场的价值,虽然特斯拉可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厂商,其CEO马斯克甚至宣称自己用望远镜都找不到第二名的所在。然而 ,特斯拉忽略了亚洲市场的一个强劲对手 ,它就是中国的比亚迪 。

站在旁观者位置的丰田很容易看出这一切——这个闷声发大财的中国品牌将会超越特斯拉,数据显示,即使把插电式混动车型的生产数量忽略不计,比亚迪今年最终的年产量也会盖过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销售企业 。所以,在一向理智而客观地的丰田看来,这个同处亚洲的蕴含无限潜力品牌,既是竞争对手 ,也是联合打败特斯拉最合适的伙伴,所以 ,在中国市场,丰田将其电动汽车板块的合作企业选定为比亚迪 。这里面除了技术实力上的互补外 ,两个品牌之间那些相似的成功特质 ,也是他们走到一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

丰田与比亚迪一样都是在发展之中经过变换赛道而最终成为著名企业  ,丰田以生产自动织机起家 ,而比亚迪则是从手机电池制造开始 。改行生产汽车的最开始,他们都不是出色的企业,实力与当时的车企相比 ,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为了品牌求生 ,他们都曾经历了一段曲折黯淡的时光  ,但对于技术近乎执拗的长期坚持 ,终于让他们的品牌事业拨云见日  ,当然 ,除了技术以外,在拓展更大的市场方面,他们也是有着相似的判断——那些在他们看来极具潜力的市场,往往被大品牌所忽视 ,甚至藐视 ,当然,也正是因为认知上的差别 ,铸就了他们日后的腾飞 。

世纪的60年代前后,丰田汽车完成出口量的几何倍数暴增 ,从1955到1961的6年里  ,丰田汽车出口量增长超40倍,并在此之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再看比亚迪 ,过去的一年中 ,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 ,而回望这段历史,我们发现 ,比亚迪用13年时间的技术积累与产品积淀完成了第一个100万产量  ,再到200万辆时,比亚迪仅用了1年时间,而从200万到300万的增长,比亚迪再次刷新了自己的速度,仅用时半年。与此同时 ,比亚迪完成了多个海外市场的布局 ,并在巴西 、匈牙利  、印度等国家建立了整车工厂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莫哈维沙漠里建立了电动巴士生产基地,以此来进一步加快品牌全球化布局。除整车生产以外,比亚迪还是全球第二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家,其产能仅次于位列第一的宁德时代 。当然 ,在特种车辆与电子产品领域 ,比亚迪也占据着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 ,评价一家车企最重要的指标在于生产方式与盈利模式科学性与先进性 ,在这些方面,比亚迪被业界所称道,中国汽车行业咨询公司Sino Auto Insights董事总经理涂乐称赞比亚迪为新一代丰田汽车,之所以将丰田作为榜样 ,其原因在于丰田始终遵循的kaizen(持续改善)的经营思想、精益制造生产方式及极致供应链管理等。而在这些方面,比亚迪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比亚迪是目前全球垂直整合程度最高的公司之一 ,从座椅到电池甚至再到半导体 ,比亚迪几乎做到了所有汽车零部件的自研自产。Taylor Ogan的投资公司雪牛资本(Snow Bull Capital)持有比亚迪的股份,他对比亚迪的自动化生产水平大家赞许 ,他表示 ,在比亚迪工厂里,你能看到的真正工人值守的岗位只有终检或者机器人维修 ,比亚迪像丰田一样,重新定义了汽车制造 ! 。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是比亚迪的粉丝兼大股东 ,他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对比亚迪表示支持 。

高效的生产能力也必将带来更强的盈利能力,对于过往的营收状况,比亚迪鲜有提及,直到今年1月30日,比亚迪公布了2022年净利润的初步估算,全年总额可达24亿到25亿美元 ,相比2021年提升超过500%  ,Taylor Ogan表示 ,据他们的测算来看 ,在过去的一个季度里 ,比亚迪的毛利润相当可观 ,并已把全球最赚钱的车企——特斯拉甩在了身后 。他同时透露 ,比亚迪正在从以混合动力车型作为生产主线的产品思路调整为利润更可观的高端新能源汽车生产,涵盖多种车系,且定期更新车款 ,在他看来,这些都是特斯拉所不具备的 。

虽然比亚迪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落地生根 ,但是,潜力巨大的美国市场却是它尚未踏足的处女地  ,Taylor Ogan表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因在于地缘政治压力的负面影响 ,就像上世纪80年代受美日贸易战影响而严重受挫的丰田汽车一样 ,比亚迪也未能顺利登陆美国市场 ,目前看来,进入美国市场的一大障碍就是特朗普执政时期所颁布的关税政策——中国制造的电池等电动汽车部件需缴纳高额关税  。

建立品牌信心

虽然有政治的干预与政策的影响,但对于比亚迪而言  ,登陆美国市场将是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必然趋势 ,因为美国车企十分依赖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如果美国一味地将中国汽车品牌拒之门外的话,那么 ,中国也必将出手反向制裁 ,这一连贯行为所造成的代价也将是难以预估的 。当然,就算比亚迪多个方案都难以顺利进入美国的话,与丰田的合作 ,也将是打入美国市场切实可行的方法。

对于丰田而言 ,比亚迪将是其征战新能源领域的良师益友 ,也将是市场纷争中的实力劲敌 。和丰田一样,比亚迪坚信 ,与其一味地宣扬鼓吹,不如踏实肯干的做出成绩 ,毕竟,比亚迪不是特斯拉,它也不屑与其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