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绝境中寻找希望!北京10名蓝天队员土耳其救灾记 正文

绝境中寻找希望!北京10名蓝天队员土耳其救灾记

时间:2023-09-24 11:38:51 来源:网络整理编辑:时尚

核心提示

原标题:绝境中寻找希望!北京10名蓝天队员土耳其救灾记从马拉蒂亚转战阿德亚曼的路上,车窗外一片漆黑,车厢里只有几点手机的光亮,当时前方联系不上,后方又没有退路,一车的蓝天队员陷入了沉默。回顾援助土耳其

原标题 :绝境中寻找希望 !绝境京名北京10名蓝天队员土耳其救灾记

从马拉蒂亚转战阿德亚曼的中寻找希灾记路上,车窗外一片漆黑,望北车厢里只有几点手机的蓝天光亮   ,当时前方联系不上 ,土耳后方又没有退路  ,其救一车的绝境京名蓝天队员陷入了沉默 。回顾援助土耳其抗震救灾的中寻找希灾记经历,这个画面让58岁的望北潘实成难忘 。

潘实成来自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 ,蓝天此次国际救援该救援队共派出10名队员 ,土耳第一梯队3人先后奔赴马拉蒂亚和阿德亚曼,其救第二梯队7人直接驰援卡赫拉曼马拉什 。绝境京名2月20日,中寻找希灾记10名蓝天队员平安回京,望北作为一支民间救援队伍,他们在土耳其救灾的10天都经历了什么 ?

为保暖不敢把头露在外面睡觉

到达阿德亚曼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蓝天队员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住。在没有帐篷的情况下,大家只能选择一栋没有倒下的五层建筑——当地的交通局大楼。

一走进大楼 ,到处可见裂缝和掉落的墙皮,墙体变形导致房间的房门关不上,想起每天都会发生余震 ,队员们心里打起了鼓 :余震来了 ,跑得掉吗?

万幸,大楼在一次次的余震中屹立不倒 ,而队员们也从一开始害怕睡不着  ,到后来安然处之 。每次遇到强余震 ,我和队友都惊坐起准备撤离,遇到次数多了 ,也就不跑了 ,反正跑不掉 。41岁的房山蓝天队员吴珍玉说。

在卡赫拉曼马拉什,蓝天队员虽然有帐篷睡 ,免去了余震之忧,但却是直接睡在地上 ,人挤人。一个帐篷睡15个人 ,一个人刚好能有一个平躺的身位 ,翻身都费劲。26岁的房山蓝天队员任俊说 ,为了保暖,队员们都直接穿着衣服钻进睡袋,头也不敢露在外面,尤其是睡在帐篷边上的队员,晚上漏冷风,冻得直打哆嗦,睡着了也会被吹醒。

吴珍玉的保暖方法极具中国特色 ,出发前她携带了不少暖宝宝。到达灾区后,她把衣服、睡袋里都贴满了 。白天干活的时候不觉得冷 ,但到了晚上就冻得睡不着,一个睡袋根本扛不住寒冷  ,后来我们又找来毛毯盖着。

女队员需要克服的困难比男生更多

然而,包裹严实了也不一定能睡着,特别是对于睡在卡赫拉曼马拉什帐篷里的房山蓝天女队员来说 。我们所在帐篷里就我和孙东丽俩女的,为了第二天能有精神和体力工作,我俩晚上都是吃安眠药入睡  ,确实挺管用的,边上大老爷们打呼噜、聊天 、开着灯  ,我们也能睡着了  。50岁的房山蓝天队员谢艳明说 。

除了男女混住,女队员面临的窘境还不止于此。在灾区,女队员需要克服的困难比男生更多。吴珍玉说 ,大家都是爱美的人,在国内每天还会捯饬一下,但来土耳其之后,因为水特别宝贵,别说打扮,就是刷牙洗脸都成了奢望,上厕所也成了难题,遇上生理期更是煎熬 ,这一熬就是10天 。

每天在尘土飞扬的废墟中救援 ,队员们都变得灰头土脸  ,但没人顾得上自己到底有多脏 ,一旦休息,都能做到头一歪就能睡着 。当时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痛痛快快洗个热水澡  。

吴珍玉宿舍内有一名来自海南的女队员,撤离前她向当地志愿者借来了一把梳子梳头。她一手攥住自己马尾的发根 ,另一只手紧握梳子,硬生生地往发尾梳 ,梳着梳着女队员就哭了,头发都‘擀毡’粘在一起 ,根本梳不动,疼得她直掉眼泪,我赶紧拿过梳子 ,一点一点帮她梳开了那长长的秀发 。

没有一名女队员抱怨退缩,来自天南海北的姑娘们相处融洽 ,乐观积极  ,不管是在前方指挥部,还是一线作业点 ,女队员们绝对拉得出,顶得上  。谢艳明说。

队员们彼此分享维生素片

在灾区,洗脸刷牙等高级需求可以放弃,但饭不能不吃 。在阿德亚曼,食堂被搬到了街头,志愿者每天都会为蓝天队员提供餐食,主要是面包和一种杂粮 、土豆和咖喱等煮在一起的稀饭。

有饭吃就很不错了 !对于饮食 ,蓝天队员不讲究也不挑剔,他们反而觉得当地的餐食供应做得非常好 。潘实成说 ,供食点分布在城市的主要街头,不管是哪国的救援队,只要到那就会有人提供食物,甚至还有瓶装水,对于灾区而言,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后勤保障了,他们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都拿出给救援队,而且还不断有当地百姓 、志愿者将食物送到救灾的作业点,救援队饿不着 ,只是有时候忙于救援忘记了吃饭 。

唯独就是想吃蔬菜和水果 ,毕竟是中国人的胃 ,特别怀念家乡的食物。有一天志愿者给我们做了当地的一种煎饼 ,我和队友特别开心,因为是热的,味道像煎饼果子。吴珍玉说。

几天下来,很多队员的嘴起皮起泡 ,胃口也变差了 。于是,大家彼此分享维生素片 ,或者分享从国内带来的方便面 ,因为没有热水 ,大家只能站在冷风中干嚼。只要有口饭吃 ,有口水喝 ,就能干活 ,我们从来不矫情,更不瞎讲究 。任俊说。

做挖掘机司机的眼睛

救援现场虽然有翻译人员 ,但因作业点众多,很多时候,蓝天队员和当地、国际救援队只能用手势比画着沟通。除了语言沟通的障碍,影响救援效率的还有灰尘。

在阿德亚曼 ,寻找被困者的挖掘机昼夜不停,每挖一下,现场都会升起灰尘 ,干扰着司机的视线 。

我登上挖掘机,靠在紧挨驾驶室外的一点空间,帮土耳其司机盯着前方,一旦发现有狭小空间或者被困者  ,就立马叫停 。潘实成说 ,看着挖掘机一点一点地切着层层叠叠的楼板 ,我感觉比司机还紧张,需要集中注意力,生怕错过一点生机。

为了更多地找到被困者 ,挖掘机一旦开动几乎不停,直至油箱耗尽,而潘实成也会从头跟到尾,虽然戴着口罩 ,但尘土还是往鼻子里钻,一天下来憋得慌。

地震救援的72小时黄金时间过去后,发现幸存者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遗憾越来越多  。在卡赫拉曼马拉什,任俊和王宏雷等队员每天都能发现遇难者,有场救援让他们每每回忆都忍不住叹气 。

挖掘机作业后,我们发现露在土层外的身体部分 ,经过确认,是一名已遇难的女性居民 。任俊说,他和队友立即徒手挖掘 ,小心翼翼地清理掉紧紧压在遇难者身上的土石 ,就在我们将遇难者从废墟中移出时,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发生了,这名母亲紧紧地将一个孩子抱在怀里,非常遗憾的是 ,孩子也已遇难……

借钱去救援的队员是他

在地震现场,更能体会‘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的含义。事后我们也在反思 ,如果地震发生后  ,我们能以更快的时间赶到,也许就能救出更多的幸存者。潘实成和任俊说。

就潘实成、任俊等队员而言 ,他们已经做到了以最快的速度集结。蓝天救援队第一时间发起地震国际救援备勤号召时,酷爱健身的潘实成正在健身房挥汗如雨,休息时,他拿起手机瞟了一眼 ,发现队友群里的召集令 。是急活 ,加上我有护照 ,也学过地震救援知识,擦擦汗就回家收拾东西了 。

健身后因为没有充足的时间休息,一路跋涉来到土耳其后 ,潘实成自觉状态不佳,身体很‘酥’,即便在这种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一线救援,在连续作业40多小时后 ,一个没站稳,在废墟上扭伤了脚,直到脚肿得跟馒头一样,才被队友发现 ,鞋后跟都崴掉了,不过鞋子还能穿 ,算是我的‘战靴’了。潘实成开玩笑说。

不少人对于蓝天队员自费,甚至借钱去救援不理解,图啥呢 ?而任俊正是那个借钱的队员,光往返土耳其的机票就将近两万元,任俊向亲友借了一万元 。钱只是一个数字 ,钱花了可以再赚,但人没了却再也找不回,如果你看一眼土耳其百姓的眼神,就能明白我的心情。

回顾10天的救援经历 ,很多蓝天队员有着共同的泪点 :废墟周围  ,站满了土耳其百姓,他们从早一直守到晚,只希望能尽快找到他们的亲人。

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希望

蓝天队员的努力被土耳其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们用面包牛奶、微笑拥抱和热泪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撤回到伊斯坦布尔休整期间,土耳其商贩看到蓝天队员都会竖起大拇指,说着谢谢中国 ,一旦遇到队员买东西 ,他们坚决不收钱 ,房山蓝天队员想到了一个办法 :把外套反穿 ,不留口袋在外面。

回国的路上,吴珍玉翻看手机相册里的照片 ,发现一张拍摄于2月15日早7点22分的照片 。那是撤离阿德亚曼前的最后一个黎明,吴珍玉举起手机 ,拍下了窗外的朝阳  。虽然眼前的城市千疮百孔 ,破碎不堪 ,但灿灿的霞光依旧紧紧将其拥抱 。那一瞬间 ,我仿佛看到了希望 。

照片均由房山蓝天救援队提供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张宇

流程编辑:U022